2014-11-17 09:37:44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的最新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审服务由确认服务向确认与咨询服务并举转变;第二,内审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第三,内审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流程。内部审计的这些新变化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继续教育方面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更新与提高;二是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三是沟通和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的提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教育制度”。这无疑将促进内审人员素质和内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制定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确定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内审人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以致用。其次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不同行业的内审人员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后续教育方式,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才能保证后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总体上来讲,目前的后续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内部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国际国内内部审计新动态、新理念和新技术、新方法;3.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及实施;4.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在我国仍有很多内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的应用,应加强对内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逐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内审工作;5.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内审人员应掌握的相关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二、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分层次进行
(一)培训l对象应分层次
继续教育应当区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审计助理人员三个层次,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有所侧重。这三类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肩负着不同的职责,他们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指导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独立完成一个审计项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内容应分层次
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职务、职称、岗位不同,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调整培训课程。教师可结合国内外当前形势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新颖的课程,也可结合实际工作中典型性、代表性较强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层次讲解,不同级别的培训l可安排在不同时间进行,有助于内审人员按需选择。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