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09:26:34
心理契约在组织继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员工心理契约在教育需求评估、方案设计、效果评估、成果转化等各环节中的作用,提升继续教育的效果。
(一)员工参与继续教育需求评估
为激励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的学习,必须让员工参与到继续教育需求的评估中,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弱势,以及培训项目与克服这些弱点之间的联系。可能的话,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项目,并让他们认识到此项目是他们真正所需的教育项目,才能有利于学习动机最大化。同时,还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参加教育并能继续教育项目的内容,他们将在工作、个人和事业方面获得收益。如果教育项目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那么只会阻碍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使继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注重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参与继续教育的员工都是成人,有别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参与教育的员工有进行自我指导的需求,带有一定的问题参与学习,他们可为学习带来更多的与工作有关的经验,同时受到内部和外部的激励而学习。因此,培训过程中应让受训者积极参与,通过实践让受训者参与角色扮演,强化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重点检查员工对内容、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可通过问卷调查或信息反馈卡及时了解员工对继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育内容与实际问题的关联度,教育方式的有效性,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等。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与继续教育机构或培训师及时沟通,避免员工学而无用或“消化不良”。
(三)及时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教育评估是监督和检查教育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教育的全面评估,才能改进继续教育质量、降低继续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果。因为教育评估不仅关系到继续教育工作本身是否做到位,更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怎样进行继续教育才能达到效果,反思怎样才能把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可以通过问卷、笔试、角色扮演、技能测试等形式对员工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让员工自己参与教育效果的评估,判断出参与继续教育后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提高情况。通过教育效果的评估,了解受训者对教育效果的预期达成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继续教育效果。
(四)做好继续教育的转化工作
继续教育转化是指受训者有效且持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的过程。员工都有将继续教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工作中去的期望,使学有用武之地。因此,在继续教育后,企业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训者尽快尽多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
为了确保教育效果的转化,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过度学习,即在成功的执行了任务后仍让受训者进行一定的练习,以提高未来保留和转化的程度。(2)将培训内容和工作相结合。(3)让受训者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制定行动计划,指明员工回到岗位时计划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应用新技能。(4)直接主管应支持培训者应用培训的内容和行为方式。(5)使用绩效辅助物,如检核单、决策表等,受训者用它们指导工作。(6)在培训后仍提供跟踪服务,咨询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热线电话和培训者回访。
(五)将继续教育与激励挂钩
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仅期望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同时还希望通过教育受到组织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职位提升等等。因此,企业在培训结束后,要结合员工在下阶段工作中的表现和绩效水平,给予将培训内容成功运用于工作中的员工以适当表扬或奖励,必要时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契约的变化,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员工更有动力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培训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心理契约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整体效益,有必要结合心理契约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