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面包屑导航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期刊改革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
搜索

期刊改革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

2015-03-19 14:33:08  


出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持证上岗。这让编辑人员感觉到了改革的步伐已加速进行。高校出版社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提高了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期刊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阶段,如何转并、如何流动,都需要自己的金刚钻——责任编辑证,这是唯一非社会其他人员不能自由申请的资格证,其价值在于稀缺性。高学历的编辑在出版队伍中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员,也正是这种变局,为他们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就会更大。
  近来我校期刊中心的编辑随同全国出版同仁一起,沉浸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激起的波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期刊编辑忧心忡忡。
  前年编辑就经历了一场运动:上网登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管理系统”,填报责任编辑注册申请表。大家猜测着即将到来的变革,持证上岗意味着岗少人多,如果编辑人员供不应求就不会要求持证上岗,如果现行的期刊数量也不怕没有岗位,那么调整、减缩期刊数量就是下步的趋势。大家更想着高校编辑铁饭碗要打破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企业的做法是走市场,没有了公费医疗走社保,没有了行政级别走岗位津贴,经济危机时会裁员,企业倒闭时要下岗和失业。大家都开始了思考,传统的观念正在转变。
  一、体制改革的大气候
  面对新世纪出现的种种新的情况、新的挑战,高校出版社如何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都在思考和研究新的对策。如从总体来说,高校出版社繁荣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深化改革,把出版社的活动真正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200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文,提出了高校出版社的改革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出版体制的转化,即高校出版社的体制以企业体制为主,极少数高校出版社可以保留事业体制。转为企业的出版社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出版多类别、多层次、多媒体教材,满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出版单位改制的方向是让出版社成为独立法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的重要任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扎实推进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 第一批试点的19家高校出版单位改革的成功实践,坚定了深化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到位的出版单位通过改革促进了产业发展,社会影响力增强。前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已具备相当的基础,转制成本较低。新体制下高校出版社须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度,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出版社须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涉及到编辑自身利益和饭碗的就是一般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这就是要求编辑将与学校教辅的人不同,要持证上岗,责权利自身承担。文件还提出加强出版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版权贸易等各方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化出版队伍,为高校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也看出改革也重视编辑个体的利益,培养专业人员,让其在经营中有创新的能力和潜力。出版社也在整合和优化,如同国际上的著名出版公司一样,组成了许多出版集团。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事实上,高校出版社的转企是成功的,有的还上市了,受到大家热捧。

安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获取继续教育行业最新资讯
冠成教育APP 安卓下载 下载冠成教育APP 随时随地无忧学习
热门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