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10:22:54
一、前言
目前,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与发展,其特点之一是知识的折旧率越来越高,有的知识往往二三年就更新一次。现代会计学科也使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到了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任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生产力相联系,为合理组织生产力服务;它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服务。它的这些作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来实现,因而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当务之急。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创新之路
1.用网络等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会计后续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取单一的课堂培训方式达不到培训目标,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培训避开会计期末工作比较繁忙的时间;相同内容培训安排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以供会计人员选择;课堂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的适当使用,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同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培训要注重双向式培训。因为以往CPA在执业过程中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与客户就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法等进行讨论、沟通,而在这种培训方式下,CPA和客户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并与委托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业务水平,并对有关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理解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可促使委托者强化风险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建立统一的高质量的师资库,会计协会要对教师进行筛选,把那些理论水平高、实务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录入库中,完成对师资库的建设,并逐步建立教师的考核、进出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竞争,转自[教育期刊网]www.jyqkw.com意识,同时还要为教师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到国外一些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学习机构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二是要提高教师待遇,稳定、较高的待遇才能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才能有稳定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3.分对象、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分对象培训是指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金融企业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二类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三类为上述两类以外的所有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各类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
4.优化培训教材
从培训教材的形式上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职责需要研究较系统的继续教育教材总体思路,如高级会计师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应配备何种教材体系等,这实质上是教材资料编写的目标和核心;二是注重教材资料的实用性,采取系列教材、专题教材、案例教材、参阅资料等多形式、多品种的教材资料;三是注重综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满足会计人员查阅需要,这些资料包括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四是出版的设计要尽可能便于学习和保存。
5.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会计人员宣传,使其认清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使他们真正理解继续教育的意义,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工学矛盾”为“工学相长”。增强接受继续教育的法制意识,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培训体系,保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6.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正确评价继续教育接受者执业水平是否提升的重要前提,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制度则是用人单位正确使用会计人才的有效依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人员使用,反过来又将激励会计人员接受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对高级会计人员宜采用开卷考核形式,可采用案例分析的考试方式,考核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的知识点应侧重于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战略等方面。而对于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闭卷考试的题目不宜太难。总之,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促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结语
总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使命和机遇,我们要不断规范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以适应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